学校首页

 
【合作办学】中美合作办学特色
发布时间: 2017-05-19 浏览次数: 28


  

(1)中美合作“工程实践能力”联合培养模式

依托中美合作办学平台,本项目充分融合美方“理论与实践”的人才培养理念和中方“产学合作、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理念,以大学生方程式赛车设计制作为基础,构建了中美合作“工程实践能力”联合培养模式。中方从2011年起,每年派遣教师(2-3人/年)和学生团队(14人/年)到美国劳伦斯理工大学开展中美合作毕业设计,通过大学生方程式赛车的设计和制作,学习外方赛车设计制作技术,实现工程实践能力的提升。

 美国劳伦斯理工大学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就开始大学生方程式赛车的设计与制作,具有较高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通过与美方教授和车队的沟通、交流、学习,项目派遣学生单独组队完成赛车设计与制作,并回国参加比赛。 

中美合作联合培养模式为学生构建一个国际条件下,真实环境的汽车设计开发和制作平台,实现了学生国际化视野和能力、基础工程能力和汽车专业设计与制作能力的同步快速提升,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工程实践创新能力。同时,该培养模式对青年教师国际化能力和工程实践创新能力的提升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外教课程“三全、三同”教学模式

依托中美合作办学平台,项目主动引进美方机械工程教育体系中的汽车专业类和工程管理类课程,构建本项目核心课程体系。围绕具有国际视野的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项目严把外教课程教学质量关,构建了“三全、三同”教学模式,推动校内国际化教学平台建设。

本合作项目大力推进以“外教全英文授课、全英文教材、全英文试卷”为特点的“三全”教学,构建校内国际化教育教学平台,推动学生英语能力、国际化学习能力和国际化视野的提升。

项目为外教的每门课程配备2-3名英语能力强的博士或硕士青年教师作为助教,推行美方教师与中方助教的课程“共同教学、共同管理、共同辅导”的全流程“三同”模式,涵盖课前、课中、课后以及外教回国后沟通,同时通过每学期助教总结会和督导组听课记录对外教上课情况进行评价,实现外教教学全过程跟踪机制,确保课程教学质量。

(3)“产学合作,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

本项目秉承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学科链、专业链对接产业链的办学理念,依托现代汽车产业,主动与国际工程教育接轨、融合,以基本素质和工程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创新产学合作教育为途径,在教学体系上形成课堂理论教学、实验室综合训练、生产现场应用实践的“三位一体”、“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基于校内基础实验实践教学、校内创新与综合工程实践、校外实习实践的实践教学体系。

依托国家级工程实训中心,完善校内基础实验实践教学平台,提升学生基础工程实践创新能力;依托上海市汽车工程实训中心,构建特色鲜明的、基于Honda节能赛车和大学生方程式赛车设计和制作为主体的汽车设计开发创新平台,开展汽车设计开发创新活动,提升学生汽车设计、开发、制作的专业水平和创新能力;依托产学研战略联盟和现代汽车产业,充分利用和上汽集团、上海交运集团等的产学研资源和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构建校外实习实践平台,为学生提供了装备先进完善的实习实训基地,强化实践训练,提高学生的工厂和现场实践和创新能力。

(4)“外引”和“内培”相结合的师资培养机制

依托中外合作办学平台,项目坚持教育资源“引进来”和“走出去”的战略,构建了“外引”和“内培”相结合的师资培养机制,综合中外方人才资源优势,不断优化师资队伍结构,促进现有教师的全面发展,推动师资队伍建设,为项目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

坚持教育资源“引进来”,引进美方教师开展全英文授课、参与教学实践活动、指导学生和青年教师,同时,引进国外的高水平专家、学者,到学校讲学、讲座,开展合作交流;坚持教育资源“走出去”战略,不断拓宽国际合作渠道,通过国外访学、交流学习、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国际合作交流等,主动派遣教师赴国外学习,提升师资队伍国际化能力;不断完善青年教师培养机制,形成了以导师带教、外教助教、技能比拼、挂职锻炼、产学研见习、国内外访学和攻读学位等为主要内容的青年教师培养机制;依托产学研战略联盟,以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构筑与行业“协同育人、协同办学、协同创新”的“三协同模式”,从上海汽车工业相关企业聘请实践经验丰富、创新能力突出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担任专业的兼职教师,实现师资队伍内容的丰富和结构的优化。

  

  

欢迎报考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中美工程学院

国际本科项目!

联系方式:

上海市长宁区仙霞路350号科创楼200室中美学院招办

上海市松江区龙腾路333号教学楼A214室                           

咨询电话:021—516012866275511662755117

学院网址:www.sino-us.sues.edu.cn

邮箱:sino-us@sues.edu.cn